“双减”政策颁布和实施以来,学校、家长和培训机构的行为都在发生变化。
目前,初中毕业生教育路径选择的关键点在于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在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中,职业教育是多数家庭不愿意优先选择的。
部分家长为了避免子女进入职业学校,而尽可能地增加他们的学习时间。因此,“双减”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学生负担和家长的焦虑能否切实减轻,在更加根本、更长远的意义上取决于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能否实质性地提升,从而为众多家庭提供另一条愿意主动选择的教育路径。
相关政策对职业教育将会有怎样的影响?在新的基础教育生态下,职业教育将会怎样发展?
职业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
近几年,伴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进入新阶段,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的地位得到确立,建立起了涵盖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等在内的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其内部升学的路径基本打通。
首先,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的质量,当职业教育确实能够带来较高质量的就业时,家长自然更有意愿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其子女的教育路径。
此外,就业政策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且相关政策正在逐渐调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1年10月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职业教育主要目标-到2025年
计划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正在改变
受“双减”政策影响,社会关注力很大程度上从基础教育中退出,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从政策实施以来教育行业的融资情况看,资本举办职业教育的意愿正在提高,因此,在部分细分领域,市场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有可能会更加繁荣,商业化的职业教育供给会变得更加丰富。
其次,“双减”政策影响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外辅导总量事实上大幅度减少,选择接受现状、让子女拥有更多闲暇时间的家长数量在变多,加上近年来教育负担过重所带来的青少年身心问题的增加,家长们对于子女教育选择的态度有可能逐渐转变,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正在改变,其中有部分家长开始比较主动地为子女选择职业教育的路径。这一变化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至关重要,随着对职业教育主动选择的人数增加,职业院校的生源可能逐渐变好,从而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如果从当下的具体语境中跳出,以更加抽象和宏大的视野审视,人们对于特定教育类型和路径的偏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职业教育并不必然是“低人一等”的,职业院校自身的行动、劳动力市场和政策的变化、教育生态的变化以及民众态度和选择本身的变化,都会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及认可度产生影响。
职业教育未来的前景,有可能在多种力量的作用下,逐渐变得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