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所需的技能基础、专业知识基础和职业意识基础。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的整体上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在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中等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生源,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作为职业基础教育存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新时期发展什么样的中等职业教育?
一要坚持育人功能主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个体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学比例不断升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凸显。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适合的教育,根据不同个体的智力类型差异,将不同的个体分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类型,同时,让个体自主选择升学或者就业,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要兼顾升学和就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个体教育需求层次不断上移,新时期升学功能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功能的应有之义,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绝不能抛弃其就业功能,这也是满足不同个体多样化需求的重要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功能的内涵不断丰富,由原来为个体初次就业做准备,转向为个体多次就业做准备,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同时,新时期不能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功能和就业功能对立起来,应该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基础和内在关联,升学的最终目标是就业,就业后也可以继续学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将整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升学功能和就业功能。
新时期怎样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一要坚持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发展。针对个体向上流动需求不断增加、中职升学比例攀升的现实,兼顾个体就业、转岗、职业生涯发展的多重需求,须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分类发展思路。一方面,有计划地引导部分办学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发挥其职业基础教育的作用,凸显其升学功能;另一方面,继续支持技工学校坚持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发挥其就业功能,拓宽其服务面向,服务面向广大农民、退伍军人、下岗工人和社会在职人员等。
二要规范多渠道招生。首先要推动各地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设置适合区域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批次,同时扩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区域范围和招生规模。其次要规范招生行为,对于提前抢占生源等违规招生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对于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行为进行规范。再其次要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各地要充分利用高职扩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职教高考制度等有力政策,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三要提升中职办学质量。中职吸引力不足,究其根本是办学质量不高,因此需要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首先要推进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其次要推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四是打通中职毕业生向上流动的通道。要设计多样化的学制体系,推动发展专科层次3+2、3+3学制和五年一贯制学制,探索本科层次3+4和5+2等学制,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升学通道;要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这是打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升天花板的关键之举;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要在一定程度上向中职毕业生倾斜。
五是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首先要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省级层面通过出台相关制度,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让技术工人的尊严、社会的公平正义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工资收入上。同时,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进行宣传,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其次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管理,进一步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可通过开展军训、早操,创新开展文明风采活动等方式,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