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适应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应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服务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从国家到地方,都进行了诸多富有意义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探索。
启动职业院校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按照“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202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26号),面向全国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本科院校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遴选工作。通过专家遴选等程序,从各地申报的300多家基地里确定了215家作为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并于2021年8月3日通过教育部职成司函【2021】35号文正式公布。对各地推荐但没有进入培育项目的单位,各地可根据实际纳入《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承接任务,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工作办法,通过地方推动建设,期满后根据建设成效与我部培育项目一同参加认定。
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中央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适应性,重点要抓住六个关键点:
对接产业及产业链,升级打造专业及专业群。职业教育专业及专业群,要紧紧盯住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牢牢贴近生产建设一线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技术不断创新,新业态不断涌现,专业就要及时服务产业升级,并进行数字化改造。基地建设开发专业资源要瞄准新专业目录、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及行业企业岗位规格要求,遵循新理念、新需求、新内容赋予新模式,呈现新内涵。
采用先进虚拟仿真应用技术手段,融合实训教学,确保效果,资源开发是关键。要与先进性现代化的头部企业开展合作,资源开发要聚焦高水平,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规律,基于先进性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场景与工作岗位,技术手段,装备设施的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虚拟仿真手段——先进管理平台、VRARMR等新技术。
实训教学以生为本,服务职业院校学生,服务社会产业大军,面向社会人、职业人开展培训,准确挖掘“三高三难”解决难点痛点,突出虚拟仿真资源,虚实结合,能实不虚,以虚助实,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满足数字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虚拟仿真基地建设、资源开发要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训方案,将虚拟仿真单点技术,融入整体课程资源建设创新中,适时嵌入实训教学过程,虚实结合,以虚助实。
基地建设目标的达成要清晰,有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教育部将组织建立监测平台,加强过程监测,优化过程治理,依据院校自己设定的建设目标,以2020年学校有关数据为基础,对经费保障,项目进展,资源增量、技术应用、建设效能进行监测,每年都要总结、填报,效能数据指标量化,落脚在开发、应用和示范上,落脚到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根本目标上。
院校基地要聚焦专业群,聚焦高水平。专业性基地要打造亮点、示范点,示范基地要共享、推广。学校内示范、校际间示范、社会上示范、国际化推广。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