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 月,“双减”落地,K12 学科培训退潮,职业教育迎来风口。不论是政策利好还是供需变化,种种迹象表明,职业教育迎来高光之年。
一方面,如新东方、好未来、高途等学科培训头部机构,纷纷宣布加码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一系列利好政策频出,为职业教育赛道上的选手们铺开了亮相“红毯”。
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职业教育职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推动职教本科发展;四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公布,明确释放出职业教育利好信号;六月,职业教育法施行二十余来首次大修,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平起平坐”;十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建立“技能型社会”,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开办职业教育,并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如何在“职教盛行”下做好职教,强化学科建设?
建设一级职教学科,探索特色发展逻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如果仍然将职业教育及其相关学科的建设置于普通教育学学科之下,实则是一条悖论。
因此,要把“职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学科门类或交叉学科门类(2020年新增设)中的一级学科,下设职业教育史、职业教育原理、职业心理学、职业社会学、职业教育管理学、职业教学论、比较职业教育学等二级学科;立足本土,总结凝练本土已有的职教理论基础,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与经验,在全球语境中探寻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逻辑,进而创生中国范式;坚守实践立场,把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和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促进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交互生成,进而形成职业教育实践的话语权,真正使职业教育学成为教育实践者所重视并信服的学科。
加强系统理论研究,完善外在制度规范
一方面,职业教育学科不断提升学术水平的关键是要从观点研究转向理论研究,逐步聚焦和深化,形成理论体系并加以巩固。因此,有必要在学术界达成共识,积极倡导开展有深度、有积淀的理论研究。
另一方面,构建学科内外建制的互动机制。在促进内在知识体系的发展和理论体系构建的同时,提供专业研究机构、学术交流平台和资源的支持。
彰显人才培养特色,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在“双高计划”建设和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学应借助各个学校的独特资源优势,与相关特色专业实现交叉融合式发展,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实现学科发展的双赢。
其一,在学科定位方面,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将目标定位于培养行业类职业教育研究型人才。
其二,在学科招生方面,职业教育学二级学科应放开招收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的学生,拓展学科人才培养结构。
其三,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职业教育学院和其他专业学院协同培养的立体式框架,充分利用教育学以及其他专业学院的师资、实训设施甚至合作企业等优势资源,助推研究生的复合式成长。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