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发布为未来五年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规划发展蓝图,敲定了“十四五”时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目标和具体路径。
《规划》明确提出了“十四五”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目标,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05,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
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这一目标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对于在2025年如何实现,有什么样的路径可选择也成为行业比较关心的。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张立院长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提到:“将场景数字化作为企业转型由虚向实的切入点,培育并推广一批高质量、低成本、易部署的平台解决方案。”
“十三五”时期两化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两化融合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通过政策制定、标准推广、工程实施、试点示范等系列举措,加快两化融合发展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融合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先后推动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围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业互联网发展等落实配套政策,持续加强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2.对传统产业提升作用显著。两化融合标准化工作不断实现突破,累计完成7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2项国际标准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发布实施,两化融合“中国方案”推向国际。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业务环节的广泛应用。
3.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生态加速构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持续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标识解析体系,平台赋能作用不断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4.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我们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端装备和重大短板攻关取得新进展。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发展保障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深度融合,提出了5个方面的措施。
1.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强化部际、部省、央地间协同合作,发挥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产业联盟等多元主体的桥梁作用,确保规划有效落实。
2.加大财税资金支持。充分利用重大专项资金等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力度。
3.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加快建立多层次、体系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打造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力资本的创新潜能。
4.优化融合发展环境。建立部门间高效联动机制,放宽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市场准入限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良好融合发展环境。
5.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融合发展“中国方案”的国际推广。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