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四五”时期,电子商务将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促进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动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校专业增长数量排名前三的专业为: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三者均属于财经商贸大类,并且前两者增长数量均过百。紧随其后的是软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一个专业的兴衰往往反映了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社会和行业的发展变化。跨境电商正当风口,带动相关专业迅速起飞。
就跨境电商而言,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转型升级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新抓手。
8月,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超6万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14.6万亿元。
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如此强劲,与之对应的劳动力市场就会产生供需问题。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各个专业,恰恰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015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提到要引导高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更加吻合。
办法第十四条说明,高职专业设置前需要开展行业、企业、就业市场调研,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以及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因此,专业数量的增长和减少,是各高职院校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结合地方产业与院校特色优势等因素后,综合考量的结果。
从专业设置平台数量变化来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是在2020年实现零的突破,在此之前并未有学校开设。也就是说,近些年来,受疫情及大环境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亟需相关专业人才,以支撑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数字经济总体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规划,预计到2025年,电子商务成为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成为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成为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到2035年,电子商务成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重要驱动力,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引擎,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