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虽然沉浸式VR技术在教育中还处于初级阶段,但VR在提高学习效率、推动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规避试验风险方面的鲜明优势已经被教育界人士所公认。VR+AI有可能成为终极性的教育技术,将对未来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未来,VR甚至会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
VR+教学应用
职业教育大都是实操类强交互VR应用,一般是以VR教室的形式在职业院校推广,VR资源专业性强,开发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在建筑工程、考古、医学教育、导游培训、历史、思政、社会科学等方面VR都展示出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对职业教育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技能点,那些时间安排难、地点安排难、人员整合难、技术传接慢的实习实训,以及抽象、难以接触的知识点,开发出VR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已经成为VR最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亮丽风景。
艺术创作方面,设计者用VR技术把大脑中的构思变成可见的虚拟场景,将几千年前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生动展示,为文化艺术发展带来遐想空间;在生物学上,VR技术可以“扩展”或“压缩”时空,师生看到真实环境中需要几个月才能看到结果的植物生长实验,在真实世界中难以用肉眼观察到的微生物;在医学专业,师生可以在VR环境下进行人体手术动作训练,降低了对真人反复操练的风险,根据患者的病症制作出“个体化3D数字复制品”,通过该虚拟平台,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病情讲解和沟通,促进医患交流,使患者对自己疾病的具体情况、手术方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VR多感知性、沉浸感、交互性的显著特点,给师生带来强烈、逼真的感官冲击,显然比教科书、视频动画方式要更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另外,VR教学应用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除了根据不同的专业来制作不同的课件之外,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如果课程内容发生更新变化,可以对虚拟课件内容进行更新,不需要购买新的仪器。
VR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面对行业企业的急迫需求,政府各部门适时响应,启动了人才培养的各类举措。
2018年9月,教育部将VR应用技术列为高职新增专业,根据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显示,2019年共有71所院校开设了VR应用技术专业;2020年教育部公示的第3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中,VR“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列其中。
从2019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增设了“VR资源开发”“VR技术应用”赛项。2个赛项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宗旨,为行业企业培养并选拔VR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2020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这是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第2批新职业,其中包括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并对该职业的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规定。
VR的全面普及
从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VR技术应用”赛项全国总决赛数据看,选手除了来自计算机大类的VR应用技术、数字媒体、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外,更有美术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据技术、模具制造、产品造型设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3D打印、教育技术学、建筑室内设计、机械设计、智能制造、汽车维修等专业的选手积极参赛,可见VR应用覆盖面非常广。
随着VR在各个专业的广泛应用,VR基础知识很快会得到普及。就像职业院校各专业把“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选修课一样,未来也会像Word、Excel、PPT等应用软件一样在职业院校占据庞大的市场。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