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出自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自始以来,这句话就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这句话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只是给老师增加了巨大的无形压力;而赞同者认为,这句话是教师未来努力的方向,事实证明,确实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用实践证实了这句话。
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很大程度是因为职业教育缺乏升学通道。2021年全国职教大会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一个令人期待的信号。《意见》的出台,首次明确了职教本科招生规模:“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按此计算,即使高职招生规模不再增加,2025年时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也将超过50万人,对职业教育可谓一大利好。
此外,《意见》擘画出职业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的纵向发展通道,要求各省份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职业教育学生的升学选择多元化图景日益明晰。
多样成才,奔赴不同的岗位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人尽其才,人人成才的教育。习近平主席曾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这为职业院校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些人才最终要奔赴千类万种的岗位,融入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各自的岗位为国家建设做出不同的贡献,所以职业院校不只要让学生有业,更要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乐业。
多样成才,激发好学心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见这样的学生,因为不想学而学不会,因为学不会而不想学,这个死循环是职业院校部分学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不可教?
求知和好奇是人的本能,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唤醒学生的天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学生的自信心,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加渴望获得认可。
全面实施弹性制学习与学分管理,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与适应性。进一步推广课程建设与岗位标准、技能大赛要求、证书标准紧密结合的“岗课赛证”育人方式,增强了职业教育与行业要求、岗位要求的适配性。
多样成才,打破传统教学
就目前而言,职业院校的生源大多被人认为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是在普通教育下“不可教”的那部分人。如果职业教育还是以分数论高低,那职业教育必然沦为“二流教育”,职业院校的学生必然还是“不可教”的学生。
所以,职业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必须摆脱普通教育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重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体系,构建以能力为目标的考核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重构,体验到收获的愉悦感,学生成才,就是教师的成功。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展望未来,作为培育能工巧匠的摇篮,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必将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必将凝聚起“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的广泛共识,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