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和三个十年的努力,力图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产组织、加快信息化融合、扩大国际合作等方面,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最新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作为占据制造业半壁江山的工业机器人已经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空缺却越来越大,掌握工业机器人维护、调试、故障排除、系统集成等技术的人将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并不传统
工业机器人作为各种机器人分类中较为成熟的板块,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工业生产制造的场景中,包括:机器人码垛、冲压、注塑、分拣、焊接、激光切割、喷涂、机床上下料,另外结合视觉技术或机床,还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而这些不同的应用场景,也出现在各个不同的行业,机器人,正在为不同的行业赋能。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工业机器人被运用于汽车制造业,而这些工业机器人当中,又有超过一半的为焊接机器人。环境比较恶劣的铸造行业,人工操作存在各种各样的危险,因此,铸造业也在陆续寻找机器人解决方案,逐步实现“机器换人”。
另一大重点应用行业是3C电子,首推手机生产,仅仅一步手机,至少需要视觉检测机器人、触摸屏检测机器人、贴片机器人、激光焊接机器人、激光打标机器人、激光切割机器人、芯片封装机器人、芯片拾放机器人等一系列设备。
众所周知,一部手机包含了大量的微小原件,3C电子电气行业又常常需要进行精密操作,而这一重需求,又促进了协作机器人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
协作机器人,与人一起创造更多
协作机器人,顾名思义,就是和人协同工作的机器人,其可以充分发挥出机器人的效率和人类的能动性,实现同时提高效率和质量的要求,这种机器人性价比高,使用灵活、安全,能够有效加快工作的完成进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协作机器人可以担当许多角色,可简单分为服务角色和工业角色。在工业上,协作机器人拥有多种应用,比如拾取和放置、包装和码垛、组装、机器维护、表面精加工等等;在服务上,可用于在公共场所提供信息、运输货物或安全保护等。
近两年来,协作机器人走上赛道,开始引领机器人市场增长。有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整个协作机器人的市场销量将达到15万台,销售额有望增至2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将引入协作机器人,寻求新的自动化未来。
协作机器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突出之处在于其突出的安全性,如力反馈和碰撞检测的应用,工作人员能够于与协作机器人在同一场景下并肩合作。
协作机器人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拾取和放置、设备看护、包装码垛、加工作业、精加工作业、质量检测等。
除此之外,协作机器人还被应用于加工作业、医疗外科手术、仓储物流、机器维护等其它非制造业和非传统的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成熟,协作机器人将会越来越智能,将会在多个领域中,承担更多的工作职责,成为人类重要的助手。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