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既是改革传统教学育人手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迫切需要,也是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弥补职业教育实训中看不到、进不去、成本高、危险性大等特殊困难的重要举措。
国家大力支持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虚拟现实仿真基地,推进校企合作,实现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进入课堂、融入教材,提高学生的全数字化设计水平。
建设原则
1. 科技引领,虚实结合
不断提升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融合,构建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搭建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配置相应的虚拟仿真实训设备,有效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三高三难”痛点和难点。
2. 一校一策,因地制宜
坚持“一校一策”,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际需求与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与智慧校园整体设计相融合,探索符合学校实际需要和当地产业需求的创新路径与方法,突出专业特色,面向区域、面向行业、对接产业,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共建共享,优势互补
坚持资源融通、辐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投入。鼓励跨校及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体,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地域和资源的优势互补,在尊重保护院校和企业知识产权与资源版权的前提下,保证优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持续应用,提高其利用率和应用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及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带动周边院校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院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服务国有企业“走出去”。
4. 育训结合,教学创新
考虑跨专业实训教学和职业培训的不同特点,兼顾实训课程设计的专业性和兼容性,合理确定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内容,研究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和资源开发团队,有机结合“1+X”证书制度和学分银行改革试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培训方案,改革实训教学体系,创新实训教学模式,科学安排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体系所需课程时长、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等。
5. 科学管理,规范考核
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考核规定等实训基地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措施。建立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各级各类实训教学和职业培训质量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