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6.38亿,占网民整体的63.1%。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直播电商用户规模已达到3.84亿,占网民整体的38%。直播电商用户的迅速增长背后,是我国网络视频用户破9亿、占整体网民比例达93.4%的庞大规模。
随着直播电商用户扩容、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头部主播升级玩法推动直播带货效果提升,“三农”主播等特色主播填补市场,“智能主播”“虚拟主播”等新趋势也开始出现。同时,民众消费升级的需求催生了直播电商业态,“主播”与“货品”两方面的升级又为民众创造了新的消费体验,形成了直播电商不断进步的良好循环。
直播电商作为一种聚合视频、社交、网购的新型业态,不但在商品营销中具有鲜明的媒介特征,同时在直播社交中重新建构了商业模式。而在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直播平台上,用户接触与消费新商品来源于其与主播、好友的互动,而平台更多起到的是利用算法推荐、社交网络引流的作用。因此,直播平台的社交属性与媒介特征使用户的信息获取途径大大增加,相比电商平台能够更好地起到“带货”的效果。
后疫情时期,直播带货已经成为我国率先打开市场、激发市场活力的一张名片。从微观看,直播电商对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新路径;从中观看,直播电商继续为我国就业开辟新思路,拓展新场景;从宏观看,直播电商在我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的形势下大有作为,未来可期。同时,基于信任体系的直播电商同时又将反作用于社会信任机制的维护。直播电商作为新业态撬动了经济新潜能,为国助力。直播电商业态已经度过了风口期阶段,将进入之后竞争形势激烈的成熟期。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式的消费。而直播电商中的实时在场和深度沉浸式的体验,为消费者营造出了更加真实的场景。商家可以通过直播活动,将品牌文化传递给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直播间的购买行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而对自己的营销方式加以调整、优化。由此可见,直播电商在品牌感知、行业赋能等方面展现出了更大的可能性,能够更有效地构建品牌认同。
直播电商平台也助力经典品牌、老国货实现了生命力的延展。多个直播电商平台通过针对性的国货宣传策划,提高国货品牌的曝光度,提升国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
直播电商还可以作为宣传推广地方文化的窗口,进而提升文化自信。例如,快手在今年5月通过《江湖最后的镖局》宣传片开启全新“非遗江湖”IP,通过运营指导、传播推广、变现助力等多重支持,扶持非遗类创作者实现高速成长与变现,致力于帮助非遗创作者更好地传承传播,彰显中国非遗文化多元价值。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商家与企业加入直播行列,这也会给媒体带来机遇与挑战。在直播销售员这样的新型职业培训与规范中媒体行业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直播电商的发展是否将对媒体广告业务带来冲击,媒体是否可以将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营利模式,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直播电商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传播活动所营造出的个人魅力、专业魅力、场景诱惑、文化魅力等因素来支持。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