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这意味着支持建设一批能够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类型逐步丰富,功能不断拓展,体现出多样化与本土性特征。从服务目标来说,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技术技能,再到社会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再培训。从服务功能来说,从教学培训逐步发展为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技术研发和社会生产,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跨界本质。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1.对接专业发展需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配置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国家战略布局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围绕一体化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实训基地的中高职衔接建设。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并培养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层次不同所以人才培养必然存在差异。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协调沟通,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实训基地,遵循“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行业为依托”的原则,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
2.融入1+X证书制度,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分析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及能力要求,确定“X”证书所对应的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以岗位胜任能力为依据,在纵向上将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细分为若干等级,在横向上将每个等级再细分为若干子模块,以对应不同等级的技能证书。依照“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全面改革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内容,把企业需求融入专业群(链)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课程安排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实训基地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培训评价组织的要求,多方合作建设“X”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基于“X”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对学生校内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训基地的实习实训质量分别进行增值性评价,科学制定指标权重,以此丰富实训内容,改革实训方式和指导方式,促进实训质量不断提升。
3.加强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制定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和任职标准,支持实训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升实训指导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实训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学校指导教师必须参加专业技能和企业实践考核,企业指导教师必须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知识考核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引入增值评估法,对于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成效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励其不断进步。
4.政府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只有让各方“有利可图”,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展开,实训基地建设才会越来越好,因此要构建互惠合作的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破解政府、学校、企业合作松散的问题,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运行主体多元的实训基地运作机制。通过政府搭桥,校企协同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和成本,明确责权利关系,加大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推进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工作,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