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
数据显示,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由2016年1497.7亿元增至2020年208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66%。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可达2452.0亿元。
—未来发展趋势—
1.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正加速提升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国家已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各类战略新兴产业,并将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企业对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人才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学历教育无法完全满足与之匹配。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更是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明确要求,这将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有力推升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2.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是就业形势的重要风向标
通常经济增速越快,就业水平就越高。近年来,经济增速趋缓,大学毕业生人数却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909万人,再创历史纪录。每年1,500多万的新增就业需求中,大学生毕业生占比已经超过半数,农村廉价劳动力输出的红利期已然结束。大学扩招显然直接加速了这一拐点的到来。“民工荒”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并存,招录类考试培训的需求持续提高。
3.优质供给严重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目前职业教育的基础总体仍然较为薄弱。由于行业集中度极低,大型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业数量有限,优质的职业教育供给严重不足。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职业教育龙头企业的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在研发、管理和营销等核心商业要素都将逐步突破行业原有的边界,创造出高性价比的优质供给,以供给端的创新带动需求端的放量,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增长的新轨道。
4.城镇化浪潮将推动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部门就业人群将持续扩大
与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相比,公共服务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投入,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基层公共服务,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员。国家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十四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我国的公共部门就业人口比例也将逐步提高,公职类招录培训市场也将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近年教师和医疗卫生等相关培训的井喷也部分映证了这一趋势。
5.双减政策的提出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双减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出了双减,并不是针对其他阶段的学历(比如高中、大学)教育或成人教育。从国家的政策导向来看,对于职业教育是一直持鼓励态度的。2021年6月7日,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职业教育法时隔25年首次大修,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等作了规定。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由此可以看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鼓励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持续的。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