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5G商用一年多来,虽然在网络建设规模、终端上市品种数量、用户发展以及应用培育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成效,但全球5G仍处于发展初期、探索阶段。为了帮助各界更好地理解5G发展规律和特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相关专家,从5G的发展、应用、网络和技术四个方面进一步阐明5G发展的历史必然、应用面向、网络建设路径、技术成熟性等,希望能给5G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利用5G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是当下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当前,我国已进入以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为保证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来拓宽经济增长空间,而且通过多年的技术追赶和资本积累,我国也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和基础。
现阶段建设5G网络探索拓宽经济增长空间是最佳选择。5G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它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不仅有可能形成一系列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还有可能为经济社会各领域赋能,带来经济形态乃至社会形态的革命性变化。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5G可拉动电信运营商网络投资约1.2万亿元;带来的信息消费规模累计将超过8.3万亿元;累计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10.1万亿元。
移动用户流量增长推动网络扩容,移动网络向5G演进是顺势而为。近年来,随着移动流量资费的下降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丰富,移动用户的流量持续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和“宅家”新生活模式等进一步推高了移动互联网应用需求,短视频、直播、在线视频教育、在线会议等大流量应用场景已成为用户消费的主流应用,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迅猛增长。202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比上年增长35.7%,全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10.35GB/户·月,比上年增长32%,是2016年月户均流量的13.6倍。随着用户流量的增长,部分一线城市的热点区域高峰时期4G网络利用率已达到90%,用户体验受到影响。移动用户数据流量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原有网络难于支撑众多用户的业务需求,迫切需要能够承载更大容量的网络。
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需要5G基础设施予以支持。新冠肺炎疫情在给经济社会带来重大负面冲击的同时,也加快了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使5G+多种新兴技术得以更快地融合到千行百业之中。一方面,疫情防控让更多的企业家、管理者认识到数字化的价值和投资的必要性。据清华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在疫情结束后有意愿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比例超过53%,远超过去。另一方面,疫情激发了对5G的应用需求。疫情期间“宅”经济迅速发展,5G+高清视频、5G+远程医疗、5G+智慧防控等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防疫效率。疫情激发了公众对更大容量、更快速度信息通信的需求,让5G的应用场景变得更加清晰可行。在过去一年里,5G行业应用在多个领域展开探索,目前已在工厂、矿山、港口、医疗、电网、交通、安防、教育、文旅及智慧城市等10个领域,逐步获得业界认可,并初步形成有望规模商用的应用场景。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