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是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不管在技术、产品、应用还是市场上,其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速发展之下前景令人期待。
无人机是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不管在技术、产品、应用还是市场上,其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高速发展之下前景令人期待,但在此过程中,无人机产业暴露的问题也给行业敲响警钟。伴随着产业安全事故多发、人才限制凸显、行业配套欠缺等情况的接连出现,无人机发展亟待加速生态建设,突破顽疾障碍。
近五年来,中国消费级及工业无人机都取得了高速发展,中国民用无人机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重要的板块之一,主要得益于供给端及需求端两方面的双重驱动。2019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52亿元,2020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达273亿元。这些数据表明,“十三五”以来,我国无人机发展已经进入到高速增长期之中,产业发展态势和现状稳定。
其中,民用无人机的加速崛起特征尤为显著。消费级和工业级两大市场大门的开启,民用无人机轻松超过军用无人机发展规模,成为产业增长的关键动力。
未来,工业无人机行业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高位,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
同时,无人机产业的集聚效应也开始凸显。一方面,围绕无人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和消费服务,无人机企业越来越多,实力优质企业开始频频涌现;另一方面,我国主导建设的无人机产业园区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人机发展开始向华南、华北、华中等几大地区聚拢,产业不断从分散走向集聚,集群化趋势加剧。
此外,行业应用也愈发广泛、多样与深入,相关配套发展也日益完善。应用方面,无人机在航拍摄影、休闲娱乐等消费领域应用日趋饱和,在物流运输、农业植保等工业领域应用极速扩张。配套方面,无人机政策的频频发布、无人机新职业的推出、无人机人才培训市场的兴起,以及无人机后服务市场的发展,都给行业带来福音。
综上,当前我国无人机发展在现状和形势上都非常良好,未来前景值得期待。但是,由于我国无人机产业仍处于新兴阶段,行业要想走向成熟并不容易。目前在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暴露正在严重制约行业前进,例如成本过高、渗透率偏低、续航性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安全事故多发等,就已经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拦路石”。
其中,无人机人才短缺问题引人聚焦。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才缺口高达25万,不仅人才数量欠缺,而且人才质量也无法满足。在此背景下,人才的短缺一方面既会进一步放大应用上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阻碍无人机产品的落地和行业发展步伐。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影响,势必将给产业发展带去巨大的压力和限制。
行业配套设施的不足也是一大痛点。无人机产业发展不只本体技术,还包括配套系统、零部件和基础设备设施,但目前,这些配套行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跟不上需求。
尽管如此,无人机依旧被誉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被看好的终端市场。近两年来,大量无人机企业涌入行业,并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2016年这一趋势开始放缓。而续航时间短、外在因素影响大、定价高、体验初级等通病,加上低频次的需求都是导致无人机技术不过关难以撬动市场,其离真正的普及仍然有很长的时间。
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各大企业向垂直领域深耕的阶段,这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都将是巨大的考验,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无人机作为智能无人化工作的代表,具有高效无休的工作能力、零接触的工作特点,成为阻断疫情传播的防控利器,在安防巡检、消杀作业、物流配送、宣传喊话、照明测温、农业植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