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跃上新的大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展现出了异常坚挺的发展韧性和产业张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集成电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国民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集成电路被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一起列为“十四五”时期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领域。
尽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十三五”时期取得了诸多进展和成就,保持稳步发展,但仍然在产业高端化突破、人才体系建设、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暴露出短板与不足,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PART.1
未解决“卡脖子”问题
近五年来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R&D经费投入不断加强,但整体投入强度还不够,还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先进集成电路强国的跨国领军企业。尤其在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及零部件、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和可复用的电路设计或版图(IP)等“卡脖子”环节,我国研发投入占比偏低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例如在这两个领域我国R&D投入仅分别占全世界该领域总研发投入的1.6%和1.8%,而美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则分别达到了50.3%和97.2%,这导致我国能真正形成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集成电路重要创新成果严重不足。
建议在现有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之外设立相对独立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计划,支持国内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更具有挑战性、高风险性的创新活动,发掘能为集成电路产业带来根本性转变的技术。
PART.2
缺乏影响力企业
近五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2015年有13497家企业名称、产品、品牌或经营范围含“集成电路”,且状态为在业、存续的企业,截至2020年8月,这个数量上升到210694家,是2015年的15倍。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设计分会统计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五年间数量也从不到800家猛增到超过2200家,但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入选全球前15大集成电路企业排名。
中国集成电路企业有机会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循环”格局,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提升和价值链升级,从而进入集成电路产业的主流供应链体系,成为世界级领先集成电路企业。
PART.3
国产电路产业销量不高
进口集成电路产品数量和金额依然高企近五年来尽管我国大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可控,但进口数量和额度仍然屡创新高。2015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金额在2300亿美元左右,从2018年开始到2020年连续三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金额和数量持续超过3000亿美元和4000亿个,增势不减。
PART.4
政策还需要更突破及有针对性
近五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多项政策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例如2020年国务院出台新“八号文”,即《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20〕8号)。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有超过30个省市及开发区出台了集成电路专项政策。
上述政策尽管密集出台但仍存在不足,例如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尽管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但是对于集成电路企业而言,单一年度研发支出一般数额都较大,同时投资回收期又长,因此这种研发支出的特性使得企业即使扣除费用允许向后结转5年,也未必能缓解由于研发支出过大造成的现金流紧张。再比如目前集成电路高端专业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为递延纳税或者地方对个税进行奖励补贴等政策,还没有涉及到集成电路专业研发技术人员和领军人才个税的直接减免等,并不利于我国成规模地吸引和集聚领军型高端集成电路人才。
PART.5
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近五年来尽管我国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总量一直呈现上涨趋势,但每年的人才数量增速仍远远低于产业超过20%的增速,全产业人才缺口仍然达30万左右,而每年的专业人才增量仅为5万人左右。此外,近些年我国引进的集成电路人才以技术型人才居多,而集成电路领域的高端领军人才、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则相对较少,主要是我国缺少更有针对性的发现引进人才、培养选拔人才、使用激励人才等创新机制和实践。
建议“十四五”时期积极通过探索人才新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方式强化我国集成电路人才供给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行规模化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在较短时间内提升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供给侧能力。
阿尼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各院校开启了专业合作,开设了半导体集成电路专业,为学校与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解决方案,针对高职学生专业特点及高职毕业生集成电路岗位要求,贴合微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电子信息大类核心技能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常规工艺优化及工艺程序修改、现场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定期维护、软件程序维护、版图辅助设计、电子产品装调等工作能力助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