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日起,《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大规模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强调,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提质培优,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近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频迎政策暖风。
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近3000万人,家政、养老等领域需求缺口达4000万人。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教育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行业强劲增长空间可期。
职业教育打造人才“蓄水池”
在人才培养“蓄水池”中,职业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此前在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年来,我国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也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1200多个专业和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数据显示,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约1000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迎来新风口
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等作了规定。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提出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提质培优,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建设一批优质技工院校和专业。
9月1日起,《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将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职业教育的公办学校可以吸引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随着我国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教育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未来或将出现更多的政策利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将进一步带动需求增长,初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预计未来 3-5年为职业教育的黄金发展窗口。
健全教育制度
根据《“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我国将健全职普融通机制,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双向互通互认、纵向流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相关系列职称评审贯通机制。加快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畅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只有大改革才有大发展。在新的阶段,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应该迈出新的步伐。未来,要着力建立大职业教育观,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分配。同时,构建新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科技文化含金量高的职业教育。
此外,还要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就业。比如,数字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未来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契合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更好促进高质量就业。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