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是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一种,学位为专业学士。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共同构成我国高等
职业本科是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一种,学位为专业学士。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全日制本科层次。
职业本科并不是原来高职院校搞的专升本或是职业大学搞的在职本科,而是全国高考统一录取的全日制本科生,毕业时也是两证,是名副其实的全日制本科教育。需要说明的是,职业本科侧重为第一线岗位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复杂的教育系统,是学历教育与资质培训有机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统一,意味着其教学改革既不是传统本科的改造,也不是传统高职专科的改良。而是要摆脱传统惯性思维,依据培养要求,注重统筹设计,实施综合改革。
目标系统的“一致设计”
培养目标是教学改革的必要导向。
我国的高教改革之所以往往出现“初心不错,结果不佳”的情况,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之所以陷入“脑袋转动,身子未动”的僵局,重要原因就是注重了顶层指向,忽视了落地设计,逐级矫正机制的缺失导致了目标落地过程的逐步偏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避免重蹈覆辙,需要在培养目标设计上采取三个措施:
一是分类制定培养目标。针对我国本科教育“三类并存”发展格局,改变本科教育法定标准“大一统”状况,基于本科教育基本要求,依据不同本科的培养特征,分别明确培养要求,形成本科教育“基本要求+类型目标”的分类指导机制。
二是强化目标系统概念。本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顶层抽象的文字,而应是由类型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目标、课程目标构成的四级目标系统。
三是目标系统一致设计。改变各级目标设计“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注重四级目标的逐层分解和逐步细化,强化上级目标对下级目标的指向性,强调下级目标对上级目标的忠诚度,形成类型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四个层级环环相扣、指向一致的目标链,确保顶层目标的可靠落地。
学科专业的“一体建设”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大学办学的两大基石,靠专业求生存,靠学科求层次是人们的普遍共识。
在专业建设上,要坚持需求导向,做强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开发新兴专业。
在学科建设上,应着眼技术开发,直面技术前沿,注重应用研究,不搞传统学科发展过程的重复再现。
在建设立项上,要避免重点学科和一流专业“两张皮”的建设模式,注重统筹思考,通过师资共用、平台共享,实现对接支撑、良性互动。
在成果应用上,注重两个及时转化:一是及时向应用转化,促进产业发展。二是及时向教学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把“用昨天的技术培养明天的人才”变为“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
人才培养的“两个对接”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增值教育思想和开放教育模式,决定了其人才培养要兼顾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两种价值取向。其改革方法可采取“两个对接,自主分流”的培养模式。
“两个对接”是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采用“专业平台+专业方向”模式,实现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接。学生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入学后前两年通过专业平台课程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大三后自主选择职业方向,实现发展路径与志趣爱好对接。两个对接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外需与内驱耦合共振。
免责声明: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
END